濕疹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炎症性皮膚病,患者的皮膚會發炎和痕癢。目前,濕疹的發病率在全球各地持續上升,約20%的兒童和10%的成年人正受濕疹困擾。而高收入國家的濕疹患者人數則處於較穩定的水平。

2000年,本地約有14%的兒童(6歲至12.5歲)患有濕疹,顯示出濕疹在本地及小孩中的普遍性。1,2

參考資料:

  1.  Healthline. Eczema: Symptims, causes, and treatment. Available at: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eczema. Accessed July 6 , 2021.
  2. Guo Y et al. Prevalence of atopic dermatitis in Chinese children aged 1–7 ys. Sci Rep. 2016;6(1):1-7.

病理

濕疹又稱為異位性皮膚炎 (Atopic Dermatitis),並不會透過接觸患處而傳播。其特徵是皮膚痕癢、粗糙、乾燥和發紅。健康的皮膚可以保留水分,保護患者免受外來病原體、刺激物和致敏原的入侵。若缺乏健康的皮膚,當水分流失時便會導致皮膚乾燥,更容易受到環境裏致敏原的刺激,增加過敏機會。儘管不同年齡人士都可能患上濕疹,但濕疹更常見於嬰兒及幼童,一般約在3-6個月大時開始病發。1

不同年齡人士都有可能患上濕疹,當中較常見於嬰兒及幼童身上。

 

雖然濕疹患者或會因誘發因素而引發病情,但透過皮膚護理或藥物治療可令症狀得以紓緩。

 

成因

目前爲止,醫學界普遍認為濕疹的發病受遺傳和環境因素影響,但確實原因仍有待研究,而其他因素都可能誘發或增加患上濕疹的風險,本篇「關注」一欄將對此作進一步討論。2

 

併發症

濕疹的潛在併發症包括:1,3

  • 哮喘及花粉症:一半以上的幼兒濕疹患者在13歲前會出現哮喘和花粉症
  • 痕癢和鱗狀皮膚:抓刮可能會令皮膚更加痕癢。經常抓刮皮膚還可能導致皮膚變厚和褪色
  • 皮膚感染:濕疹會破壞皮膚屏障,使身體更容易受到細菌或病毒感染
  • 睡眠問題:痕癢和抓刮皮膚會降低患者的睡眠質素
  • 自信心問題:患者的皮膚受損影響外貌,可能會降低自信心

濕疹的潛在併發症

參考資料:

  1. Mayo Clinic. Atoipic dermatitis (eczema) – Symptoms & causes. Available at: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atopic-dermatitis-eczema/symptoms-causes/syc-20353273. Accessed July 6, 2021.
  2.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United Kingdom. Available at: https://www.nhs.uk/conditions/atopic-eczema/causes. Accessed July 6, 2021.
  3. National Eczema Association. Students with eczema have lowered self-esteem due to bullying. Available at: https://nationaleczema.org/students-with-eczema-have-lowered-self-esteem-due-to-bullying. Accessed July 6, 2021.

關注

誘發及風險因素1,2

 

以下因素增加患上濕疹的風險:

  • 基因:基因出現變異會增加患上濕疹的風險
  • 個人和家族病史:若患者曾患有哮喘、花粉症等過敏症,而其親屬患有或曾患有濕疹和上述過敏症,會增加患上濕疹的風險
  • 孕婦年齡:高齡孕婦所生的孩子,患上濕疹的風險較高

濕疹的高危人士

 

以下因素可誘發濕疹:

  • 經常接觸刺激物:例如肥皂和清潔劑,包括洗髮水、洗衣液等
  • 長期接觸環境中的致敏原:例如塵蟎、花粉、寵物皮毛和黴菌等
  • 食物過敏:例如進食雞蛋、花生、牛奶、大豆或小麥等會出現過敏
  • 跟皮膚接觸的物料:例如合成纖維和羊毛等
  • 荷爾蒙變化:懷孕期間或月經前幾天,某些女性可能會出現更嚴重的濕疹症狀
  • 皮膚感染
  • 天氣變化:當天氣變得太冷或太乾燥,或當空氣濕度下降並充斥著塵埃時,症狀可能更嚴重
  • 個人變化:部分人士當承受壓力、冒汗、或感覺太冷或太熱時會加重症狀

參考資料:

  1.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United Kingdom. Available at: https://www.nhs.uk/conditions/atopic-eczema/causes. Accessed July 6, 2021.
  2. WebMD. Eczema causes. Available at: https://www.webmd.com/skin-problems-and-treatments/eczema/eczema-causes#1. Accessed July 6, 2021.

症狀

濕疹症狀包括:1

  • 皮膚乾燥、增厚、龜裂和有鱗屑,抓刮時,皮膚會變得生硬、敏感和腫脹
  • 皮膚痕癢,在晚間特別嚴重
  • 皮膚出現紅色或棕灰色的斑塊(特別是在四肢、腳踝、手腕、頸部、胸部上方、眼瞼、肘部和膝蓋彎曲內側,嬰兒的臉部和頭皮部位)
  • 皮膚出現凸起的疙瘩,抓傷後可能會流出液體和結痂

濕疹的常見症狀

參考資料:

  1. Mayo Clinic. Atoipic dermatitis (eczema) – Symptoms & causes. Available at: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atopic-dermatitis-eczema/symptoms-causes/syc-20353273. Accessed July 6, 2021.

診斷

醫生會仔細檢查患者的皮膚,以診斷濕疹的狀況,並詢問患者相關問題,例如:1-3

  • 身體哪些部位受濕疹影響?
  • 患者以前有否使用任何方法來治療濕疹?
  • 患者是否患有其他病症,例如哮喘、過敏等?
  • 患者是否有家人患有或曾經患有濕疹?
  • 患者會否用熱水洗澡?
  • 有哪些東西會加重患者的症狀?例如肥皂?清潔劑?
  • 患者皮膚痕癢的情況是否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工作或睡眠?

 

醫生亦有可能為患者進行過敏測試,以找出可能引致濕疹的致敏原、誘發因素或刺激物。皮膚點刺測試 (skin prick test) 是其中一種適用於濕疹的過敏測試。1-3

進行皮膚點刺測試時,會輕輕刺破患者的皮膚表面,以接觸多種微量的致敏原。如果患者對某種物質過敏,被刺的部位會在接觸致敏原約15分鐘後變得紅腫。皮膚點刺測試屬快速、準確和安全的過敏測試。

 

醫生會決定對患者測試哪類疑似的致敏物質,例如:1-3

  • 花粉
  • 乳膠
  • 塵蟎
  • 昆蟲毒液
  • 青黴素 (Penicillin) 等藥物
  • 食品
  • 黴菌

皮膚點刺測試操作

參考資料:

  1. WebMD. Eczema. Available at: https://www.webmd.com/skin-problems-and-treatments/guide/atopic-dermatitis-eczema#2-6. Accessed July 6, 2021.
  2. Cleveland Clinic. Eczema – Diagnosis and tests. Acailable at: https://my.clevelandclinic.org/health/diseases/9998-eczema/diagnosis-and-tests. Accessed July 6, 2021.
  3. Centre for Allergy and Asthma Care. Allergy Test – skin prick test, challenge test, allergy blood test, lung function test. Available at: https://allergy.hk/allergy-test.html. Accessed July 6, 2021.

治療

治療濕疹的主要目標是改善症狀和長期控制病情。1-3

根據疾病的活躍程度,醫生會建議不同種類的消炎療法。輕度的濕疹可以通過局部治療成功控制病情,但更嚴重的濕疹則可能需要全身性的治療、光照治療,甚至結合兩者一同進行治療。1-3

一線治療方法

 

1. 患者教育計劃

讓患者了解他們的皮膚狀況是治療過程的重要一環。有時,由於治療目標和進程定得過高,可能會減低濕疹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因此,由護士主導的教育計劃,例如濕疹工作坊,提高患者對藥物治療的依從性,不僅可以減輕濕疹的嚴重程度,還可以改善其生活質素。1-3

此外,由皮膚科醫生、過敏科醫生、護士、營養師、心理醫生等專業人士組成的跨學科團隊可為患者提供以下活動或培訓,更有效地解決患者在醫療、心理和行為上的需求。1-3

例子包括:

  • 適當的藥物治療教育:藥劑師會向患者提供多種治療資訊,包括治療目標、如何正確使用濕疹藥物、如何避免誘發因素、合適的就醫時間、濕疹管理中的謬誤和解決方法等4
  • 減壓和放鬆訓練:漸進式肌肉放鬆療法 (Progressive muscle relaxation therapy) 適用於濕疹治療。研究發現,開始治療1個月後,濕疹患者的痕癢、失眠和焦慮程度有明顯改善5
  • 認知行為治療:一項針對濕疹患者採用認知行為治療的研究指出,通過訓練將注意力集中在減壓,擺脫非理性的憂慮和緊張的思想模式,有助患者在緊張的場合,如公開演講上,保持冷靜,而且皮質醇水平亦會較低6
  • 行為治療:有助停止抓搔的習慣。有研究顯示,與沒有接受行為治療的患者相比,接受行為治療的患者更容易改善抓搔的習慣7
  • 治療依從性輔導:透過幫助濕疹患者制定有助實現治療目標的SMART指標 (Specific : 具體的 ; Measurable : 可量度的 ;  Attainable : 可實現的 ; Relevant : 相關的 ; Time-based : 時間性的),加上密切的醫學跟進,有助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4,8
  • 動機式訪談法:動機式訪談法是一種以患者為本的治療法,醫生透過與患者談話,激勵他們作出行為改變,不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還能革除患者抓搔的陋習9

 

2. 外用保濕劑

無論患者的濕疹有多嚴重,都建議考慮使用保濕劑。

 

保濕劑有下列功效:2

  • 幫助受損的皮膚屏障癒合
  • 保持皮膚水分,減少流失
  • 紓緩皮膚乾燥
  • 消除皮膚痕癢
  • 減少使用外用類固醇的藥物
  • 減少病發次數
  • 可預防嬰兒患上濕疹

 

保濕劑可分為3大類:2

類別 作用機制 副作用 成分
潤膚劑

(Emollients)

主要由脂肪類組成,可填補皮膚上的裂縫,幫助潤滑皮膚
  • 罕見接觸性刺激性皮膚炎
  • 醇類
  • 膽固醇
  • 偽角鯊烷
  • 角鯊烯脂肪酸
加濕劑

(Humectants)

含有一種特別成分,可以從環境中吸取水分子,有助為皮膚表面補充水分
  • 刺激皮膚
  • 甘油
  • 乙二醇
  • 透明質酸
  • 乳酸
  • 丙烯
  • 尿素
保濕劑

(Occlusives)

在皮膚表面形成一層防水保護層,有助防止水分流失
  • 痤瘡
  • 接觸性過敏
  • 毛囊炎
  • 皮膚污髒
  • 蜂蠟
  • 礦物油
  • 石油
  • 氧化鋅

不同保濕劑的原理和用途

 

至於選用哪類保濕劑,取決於應用的身體部位、季節、患者喜好、皮膚乾燥程度等多種因素。

 

一般來說,保濕劑以不同的劑型配製而成,達致不同的保濕和潤滑效果:2

劑型 描述
乳液

(Lotions)

  • 乳液是將粉末溶解在水中而製成,含水量比油分多
  • 由於乳液會蒸發掉,故更常用於較不容易受到乾燥影響的皮膚部位,例如下巴和頭皮
乳霜

(Creams)

  • 將油懸浮於水中,形成乳狀物。乳霜通常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且不會有油膩的感覺
軟膏

(Ointments)

  • 其高脂質的成分,令軟膏相對其他保濕劑的劑型,具有較大的保濕效能
  • 雖然某些患者使用後可能會感到不舒服、黏膩或發癢,但軟膏的閉合性較強,所造成的刺痛感比凝膠更少
凝膠

(Gels)

  • 凝膠是將粉末懸浮在晶格中而製成,令成分進入毛囊。凝膠有可能令皮膚乾燥

不同劑型的保濕劑的水油成份

 

現時,不少研究都認同保濕劑對減少濕疹症狀、減少皮膚的水分流失,以及保持皮膚水分方面的好處。2,10

保濕劑很少會引起明顯的副作用,不過對保濕劑中的羊毛脂、礦物油等成分過敏人士,使用保濕劑時可能會引致過敏。11

雖然有研究指明,在不洗澡的情況下單獨使用保濕劑,某程度上能達致最大的補水效果,但濕疹患者並不能避免洗澡,尤其洗澡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功用,就是保持身體清潔。

 

因此,考慮到洗澡的重要性,以下是一些在使用保濕霜時洗澡的小貼士:12

  • 不要過度洗澡。洗澡或淋浴的時間應限制在5-10分鐘以內
  • 避免浸洗泡泡浴,或用香料和香油洗澡
  • 用溫水和弱酸性、無刺激性的肥皂洗澡
  • 避免過度洗擦皮膚
  • 洗澡或淋浴後,應盡快塗抹保濕霜,最好是在3分鐘內進行,因為若未能及時塗抹保濕霜,皮膚會瞬間變得乾燥

 

3. 外用類固醇

外用類固醇被視為是成人和兒童濕疹患者的一線治療藥物。類固醇可以針對炎症,紓緩急性發作所引起的濕疹症狀和痕癢。2,13

類固醇減少炎症的作用機制相當複雜。簡單來說,類固醇可阻斷免疫系統中導致炎症的化學物質,減弱免疫系統的敏感度。2,13

 

如下表所示,外用類固醇的例子眾多,當中亦有多種不同強度:14

強度 例子 劑型
弱效 (Mild) 氫化可的松 (Hydrocortisone) 0.5%, 1% 乳霜 / 軟膏 / 乳液
中效

(Moderate)

丁酸氯倍他松 (Clobestasone butyrate) 0.05%

醋酸氟輕松 (Fluocinolone acetonide) 0.005%, 0.0125%

乳霜

乳霜 / 軟膏

強效

(Potent)

丙酸倍他米松 (Betamethasone dipropionate) 0.05%

戊酸倍他米松 (Betamethasone valerate) 0.1%

醋酸氟輕松 (Fluocinolone acetonide) 0.025%

丙酸氟替卡松 (Fluticasone proprionate) 0.05%

醋丙甲潑尼龍 (Methylprednisolone aceponate) 0.1%

糠酸莫米他松 (Mometasone furoate) 0.1%

曲安縮松 (Triamcinolone) 0.1%

乳霜 / 軟膏

乳霜 / 軟膏 / 乳液

乳霜 / 軟膏 / 凝膠

乳霜

乳霜 / 軟膏

乳霜 / 軟膏 / 乳液

乳霜 / 軟膏

超強效

(Very Potent)

丙酸倍他米松 (Betamethasone dipropionate) 0.05%(丙二醇)

丙酸氯倍他索 (Clobetasol propionate) 0.05%

戊酸二氟可多龍 (Diflucortolone valerate) 0.1%

乳霜 / 軟膏

乳霜 / 軟膏 / 乳液

脂肪軟膏

 

醫生會綜合考慮患者的年齡、疾病嚴重程度,以及患處皮膚的厚度和藥物吸收能力,再決定處方哪種外用類固醇。14

大多數外用類固醇用作濕疹治療的研究都集中在短期使用上,通常少於4個星期。研究普遍證實,比起安慰劑,不論何種強度的外用類固醇都能有效改善患者濕疹的嚴重程度、提升生活質素或延緩病情惡化。不良反應方面,雖然使用類固醇在某些方面的副作用(如皮膚變薄等)可能比安慰劑稍多,但臨床上的不良反應並不太明顯。15

 

如何使用外用類固醇?

外用類固醇通常每天使用1-2次。類固醇與保濕劑不同,保濕劑可以大面積地塗抹,但類固醇只應在發炎部位輕輕塗抹一個細小的份量,直至藥膏徹底滲入皮膚。完成後謹記清潔雙手。16

外用類固醇的用量通常以指尖作爲單位 (Fingertip Units ; FTU)。下圖是一個指尖單位:16

 

1 FTU大約是0.5g的外用類固醇,已足夠治療一個成人手掌2倍大的皮膚面積。16

以下是一些皮膚部位的例子,以及相應的外用類固醇份量:16

皮膚部位(成人) 估計大小(成人手掌) 所需FTU(成人)
胸腹前方部位 ~14 7
背部和臀部 ~14 7
臉和頸部 ~5 2.5
整隻手臂和手掌 ~8 4
整隻腳和腳掌 ~16 8

 

至於兒童患者,外用類固醇的份量應按其年齡而調整。患者可參考以下份量:16

不同年齡所需的FTUs
3-6個月 12 35 610
皮膚部位 面部和頸部 1 FTU 1.5 FTUs 1.5 FTUs 2 FTUs
整隻手臂和手掌 1 FTU 1.5 FTUs 2 FTUs 2.5 FTUs
整隻腳和腳掌 1.5 FTUs 2 FTUs 3 FTUs 4.5 FTUs
胸腹前方部分 1 FTU 2 FTUs 3 FTUs 3.5 FTUs
背部和臀部 1.5 FTUs 3 FTUs 3.5 FTUs 5 FTUs

 

短時間使用外用類固醇,如少於4個星期,未必會引起任何明顯的副作用。副作用通常只在長期使用,或使用強效的類固醇時才會出現。惟不論是否有機會出現副作用,患者都應該清楚了解各種類固醇引致的副作用,並時刻注意是否出現副作用。16

 

類固醇的副作用可以是局部或全身性的。局部副作用只影響塗抹了類固醇的皮膚部位,例如:16

  • 火燒或刺痛感:通常發生在使用初期。雖然常見,但隨著皮膚對藥物的適應,這種感覺會逐漸改善
  • 皮膚變薄:通常在密閉敷料下使用強效類固醇時,這個副作用可能會較常出現。定時正常使用應該不會令到皮膚變薄。停止治療也可令皮膚變回正常厚度
  • 永久性的條紋、瘀青、變色和蜘蛛狀血管:通常是在長期使用外用類固醇的過程中形成
  • 加劇其他皮膚問題:包括暗瘡、紅斑痤瘡和口周皮膚炎等
  • 毛髮生長過盛
  • 刺激皮膚:可能是對類固醇乳膏中的某些成分過敏所致。皮膚受到刺激會加重炎症

 

至於全身性副作用方面,外用類固醇的副作用不僅局限於局部區域,影響更可擴至整個身體。雖然理論上,外用類固醇只會影響皮膚上的小部分區域,但長時間定期使用強效類固醇,會通過皮膚滲透並進入血液循環系統中。

 

一些全身性的副作用包括:16

  • 成長障礙:對於身體和骨骼正處於發育旺盛期的兒童來說,這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因此,如果兒童需要反覆使用強效類固醇,需密切觀察其成長狀況
  • 腿部積水
  • 高血壓
  • 骨骼變薄和損傷
  • 庫欣氏症候群 (Cushing‘s syndrome):這種情況較爲罕見,主要是由於體內累積了高水平的類固醇荷爾蒙所引致。庫欣氏症候群的症狀包括體重增加、皮膚變薄和情緒起伏

 

為了有效抑制濕疹復發,並同時減少副作用,以下為一些使用外用類固醇的小貼士:16

  • 先使用一個最低強度、剛好足夠抑制復發的類固醇
  • 當第一種類固醇在使用了3-7天後,病情仍沒改善時,才考慮使用較強效力的類固醇
  • 為有效控制濕疹復發,應該持續使用類固醇直至症狀完成消失為止。一般來說,一個療程為7-14天
  • 在完成一個類固醇療程後,患者應該繼續每天使用保濕劑,以防止復發
  • 如果患者需要同時使用保濕劑和類固醇,請先使用保濕劑,然後等待至少10-15分鐘後才使用類固醇。這樣可以讓皮膚更有效地吸收保濕劑
  • 雖然患者可能會擔心類固醇的副作用,但請不要使用低於醫生處方的份量,否則可能會無法有效控制濕疹。長遠而言,可能因患者的濕疹不能完全清除需繼續使用類固醇,計算下來反而使用更多的類固醇
  • 不應使用比所需更多的類固醇份量,例如在濕疹已經消退的情況下仍然繼續使用類固醇。預防濕疹復發的正確方法是使用保濕劑。
  • 避免在臉上使用類固醇

 

有以下情況的人士,不能使用外用類固醇:13

  • 暗瘡
  • 口周皮膚炎
  • 玫瑰痤瘡
  • 有未經治療的細菌性、病毒性或真菌性皮膚病變

 

以下人士雖然可以使用外用類固醇,但應避免使用強效和超強效的類固醇:13

  • 患有廣泛性銀屑病人士
  • 使用外用類固醇超過7天的人士

 

4. 外用鈣調磷酸酶抑制劑 (Topical calcineurin inhibitors)

當外用類固醇不能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或不適合患者使用時,醫生可能會為患者處方外用鈣調磷酸酶抑制劑。外用鈣調磷酸酶抑制劑是一種非類固醇類藥物,可以阻止「啟動」某些免疫細胞,使它們無法引發免疫反應。在治療濕疹的過程中,這些抑制劑可以減少炎症症狀,例如腫脹、發熱、紅腫和痕癢,以及皮膚上被稱為金黃色葡萄球菌 (S. Aureus) 的細菌。2,17-19

外用鈣調磷酸酶抑制劑的不同劑型

 

目前,有兩種獲准作為臨床使用的外用鈣調磷酸酶抑制劑,分別有:2,17-19

  • 他克莫司 (Tacrolimus)
  • 吡美莫司 (Pimecrolimus)

 

Tacrolimus是一種軟膏 (Ointment),分2種強度,其中他克莫司0.03%適用於兩歲以上患有濕疹的兒童,而他克莫司0.1%只適用於成人濕疹患者。

Pimecrolimus為乳膏 (Cream),只有1%的強度,可用於兩歲以上的兒童濕疹患者。

雖然這些外用藥膏獲准的最低使用年齡為至少2歲,但皮膚科醫生仍有機會以藥品仿單標示外 (Off-label) 的形式處方予年紀更小的濕疹嬰幼兒患者。2

 

一般來說,外用鈣調磷酸酶抑制劑應每天使用2次,塗抹於受濕疹影響的皮膚部位,例如有明顯發紅的部位,只需在這些部位塗上薄薄一層便可。當病發情況得到改善後,醫生或會減少患者外用鈣調磷酸酶抑制劑的次數。

請注意,不要將藥物塗抹在黏膜上,例如口、鼻和生殖器的內部。使用份量也是以FTU作為計算單位,與外用類固醇的用法類似。2

 

根據一項評估外用鈣調磷酸酶抑制劑用於濕疹治療的整合分析,這些抑制劑都比安慰劑更有效。如能及早使用Pimecrolimus,例如在第一次出現紅腫或痕癢症狀時便開始使用,能在長時間維持病情方面帶來好處,並免卻使用外用類固醇的需要,惟治療效果有可能不及類固醇顯著。

在治療中度至嚴重濕疹方面,外用的Tacrolimus比弱效 (Mild potency) 的外用類固醇優勝,而與中效 (Moderate potency) 外用類固醇的效果則相若。總括而言,外用鈣調磷酸酶抑制劑尤其適用於治療濕疹引致的面部和肢體上可彎曲部位的慢性損傷。20

 

若遵從醫生的指導,審慎使用外用鈣調磷酸酶抑制劑,其耐受性普遍相當良好。一般而言,使用藥膏後患者並不會出現甚麼嚴重問題,除了塗抹的部位可能會在初時出現輕微的火燒、刺激和痕癢感。不過,這些感覺會在治療的一周後逐漸消失。

 

雖然其他潛在的副作用並不是很常見,但患者亦應注意以下副作用:20

  • 增加皮膚發紅
  • 塗抹部位發熱
  • 有如被針刺的感覺
  • 毛囊炎(皮膚毛孔被堵塞)
  • 暗瘡
  • 皮膚受病毒感染,例如唇疱疹 (Cold sore) 和疣 (Warts)
  • 增加罹患皮膚癌的風險:鈣調磷酸酶抑制劑分爲口服和外用兩款。長期口服類鈣調磷酸酶抑制劑,會增加罹患皮膚癌的風險。因此,無論患者是接受口服抑或外用鈣調磷酸酶抑制劑,身體都應避免受到陽光直射,並使用能保護皮膚的防曬霜

 

有以下情況的人士可能不適合使用外用鈣調磷酸酶抑制劑:21,22

  • 帶狀皰疹 (Shingles)
  • 單皰疹病毒感染 (Herpes simplex infection)
  • 免疫系統本身已容易遭受感染
  • 皮膚剝脫綜合徵 (Peeling skin syndrome) 屬一種皮膚容易脫皮、撕裂的狀況
  • 淋巴結腫脹
  • 皮膚癌
  • 對大環內酯類 (Macrolide) 免疫抑制劑過敏,例如Tacrolimus和Pimecrolimus

二線治療方法

1. 抗菌藥物 (Antimicrobials)

若濕疹患者同時出現細菌感染,醫生可能會為他們處方外用或口服抗生素。抗生素的療程通常較短,以防止細菌耐藥性的產生。常用於治療濕疹感染的抗生素包括第一代頭孢菌素 (Cephalosporins),以及某些具有消炎特性的抗生素,如多西環素 (Doxycycline)、增效磺氨甲基異唑 (Cotrimoxazole) 等。2,23

抗生素藥物機理

Cephalosporins屬大類抗生素的一種,分五代不同類別。第一代較多用於濕疹,可用於治療皮膚和軟組織感染。第一代口服Cephalosporins的例子包括頭孢氨苄 (Cephalexin) 和西華卓西 (Cefadroxil)。2,23

一般而言,抗生素的作用機制可以包括抑制負責細菌細胞壁合成、核酸代謝或細菌蛋白質合成的酶,或破壞細菌膜的結構,使細菌便無法繁殖。24

 

有研究證據顯示,可使用屬於第一代的Cephalosporins的西華卓西Cefadroxil來治療濕疹感染。此外,短期使用一種可用於皮膚感染的外用抗生素莫匹羅星 (Mupirocin),可改善濕疹病情及減少細菌數量。25

 

抗生素的具體副作用取決於個別藥物,而某些副作用於大多數抗生素中十分常見。

 

外用抗生素的副作用可能包括:26

  • 皮疹
  • 皮膚炎症
  • 皮膚有刺痛感
  • 血管性水腫
  • 皮膚發紅
  • 痕癢

以上副作用一般都比較輕微,只要嚴格遵照醫生的指示使用外用抗生素,出現副作用的情況並不常見。

 

至於口服抗生素的常見副作用可能包括:27

  • 噁心和嘔吐
  • 腹瀉
  • 消化不良
  • 腹脹
  • 腹痛
  • 食慾不振

同樣,這些副作用一般都是輕微的。當患者完成抗生素的療程後,相關副作用便可能會消退。27

 

某類人士或有以下情況者,可能不適合使用抗生素,或需先徵詢醫生意見,並謹慎地使用:28,29

  • 大面積的開放性傷口
  • 嚴重燒傷
  • 對處方的抗生素及同類的其他抗生素過敏
  • 嬰兒和兒童
  • 懷孕
  • 母乳餵哺
  • 腎臟問題
  • 肝臟問題
  • 高齡
  • 胃腸道疾病
  • 出血性疾病

 

2. 抗組織胺 (Antihistamines)

抓刮皮膚會導致釋放某類化學物質,例如組織胺 (Histamine),加劇痕癢程度,令患者更難以入睡。抗組織胺是一類藥物,可以阻斷血液中組織胺的作用,從而紓緩痕癢。某類抗組織胺由於帶有鎮靜作用,能有助患者入睡。2,30,31

抗組織胺原理和用途

 

鎮靜類抗組織胺一般被視作為第一代抗組織胺;而非鎮靜類抗組織胺則被視作為第二代抗組織胺。

以下為一些抗組織胺的例子:2,30,31

類別 特點 例子
第一代抗組織胺

(具鎮靜作用)

  • 具有鎮靜作用和抗毒蕈鹼 (Muscarine) 作用
  • 鎮靜程度各不相同,會引起輕微的睡意至深度的睡眠
氯苯那敏 (Chlorpheniramine)
溴苯那敏 (Brompheniramine)
苯海拉明 (Diphenhydramine)
第二代抗組織胺

(不具鎮靜作用)

  • 難以滲透入中樞神經系統,因此一般較少或不會引起睡意
西替利嗪 (Cetirizine)
左西替利嗪 (Levocetirizine)
氯雷他定 (Loratadine)
地氯雷他定 (Desloratadine)
非索非那定 (Fexofenadine)

 

若患者只受痕癢困擾,醫生可能只會為患者處方一種非鎮靜類的抗組織胺。但若患者的痕癢嚴重,以至影響睡眠,醫生則可能會考慮處方具有鎮靜作用的抗組織胺。2,30,31

一項以抗組織胺併用外用類固醇來治療濕疹的綜合分析發現,在改善濕疹引起的慢性痕癢方面,抗組織胺與外用類固醇有協同作用。與單獨使用抗組織胺相比,併合使用的效果更為顯著。另外一些研究亦發現,雖然抗組織胺未能緩解濕疹病情,但鎮靜類的抗組織胺能有效改善睡眠質量。2,32

 

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組織胺的副作用可能略有不同。

 

具有鎮靜作用的第一代抗組織胺可能會導致:31,33

  • 昏昏欲睡:減慢患者的反應速度、判斷和協調能力。如果出現這些情況,患者不應駕駛或操作機械。患者亦應在睡前服藥,以減少日間的嗜睡感
  • 視力模糊
  • 口乾
  • 排尿困難

 

至於非鎮靜類第二代抗組織胺的副作用包括:31,33

  • 頭痛
  • 口乾
  • 噁心感
  • 輕度嗜睡:這種情況比鎮靜類抗組織胺更為輕微,而且也不常見

 

幾乎所有患者都可以安全服用抗組織胺。不過,如果患者有以下情況,在服用前應先諮詢醫生或藥劑師的意見:31,33

  • 懷孕
  • 母乳喂哺
  • 年幼
  • 正使用一些其他藥物
  • 心臟問題
  • 肝病
  • 腎病
  • 癲癇

 

3. 磷酸雙酯酶4型抑制劑 (Phosphodiesterase-4 inhibitors ; PDE4 inhibitors)11,43-47

磷酸雙酯酶4型 (PDE4) 水平升高會產生更多誘發炎症的化學物質,令濕疹有機會發作。透過使用PDE4抑制劑可以抑制這些誘發炎症的化學物質,從而控制濕疹的發炎症狀。PDE4抑制劑被視為非類固醇類的濕疹治療方案。若以外用形式使用,通常需要每天使用2次,將藥物塗抹於受濕疹影響的部位,避免塗抹在眼睛、口腔或陰道等部位。2,34

目前有2種藥物屬於PDE4抑制劑這個類別,分別是克立硼羅 (Crisaborole) 和阿普斯特 (Apremilast)。不過,只有Cisaborole獲准用於治療2歲以上的輕至中度濕疹患者。在治療濕疹過程中,Apremilast只被當作是藥品仿單標示外 (Off-Label) 的使用。Apremilast目前獲准用於治療中度至嚴重銀屑病和銀屑病關節炎。2,34,35

根據一項綜合分析顯示,在輕度至中度濕疹的治療過程中,外用PDE4抑制劑是一種有效且具有良好耐受性的療法,適合用作濕疹的維持或序列性療法 (Sequential Therapy)。36

 

外用PDE4抑制劑的常見副作用可能包括:36

  • 皮膚有燒傷、刺痛、腫脹或刺激的感覺
  • 呼吸或吞嚥困難
  • 心跳過快
  • 皮膚痕癢
  • 皮膚發紅
  • 臉部、喉嚨或舌頭腫脹

 

一項為期48週的研究發現,即使長期Crisaborole,其安全性問題仍然非常小,意味著外用PDE4抑制劑可以長時間安全地應用於治療濕疹。37

 

有以下情況的人士,可能不適合使用外用PDE4抑制劑:38

  • 對任何PDE4抑制劑有過敏反應
  • 懷孕期間或進行母乳餵哺。雖然這些患者仍可使用PDE4抑制劑,但使用前宜諮詢醫生意見,並衡量,只有當利大於弊時才建議使用

 

三線治療方法

 

1. 全身性免疫抑制劑 (Systemic Immunosuppressants)

當患者嘗試過一線或二線的治療方法後仍無法有效控制濕疹,醫生可能會處方全身性免疫抑制劑。全身性免疫抑制劑一般只用作治療非常嚴重和經常復發的濕疹,以及需要大量外用藥物來控制的嚴重濕疹。免疫抑制劑可以削弱免疫系統,以抑制所有免疫反應。因此,免疫反應對身體造成的影響,例如發炎,將可透過使用全身性免疫抑制劑而降至最低。2,39,40

 

以下是治療嚴重濕疹中的一些常用免疫抑制劑:2,41

免疫抑制劑 臨床表現
口服環孢素

(Oral cyclosporine)

  • 濕疹治療中最常用的全身性免疫抑制
  • Cyclosporine對治療兒童和成人難治性濕疹的療效,已獲得充分的肯定
  • 基於副作用風險增加,長期治療只能作有限度使用
硫唑嘌呤

(Azathioprine)

  • 根據一項回顧性研究,近80%的嚴重濕疹患者經過Azathioprine的治療後情況得到改善
  • 起效緩慢,需要至少4個星期才能看見治療效果
黴酚酸酯

(Mycophenolate mofetil)

  • 一項針對嚴重濕疹患者、為期12個星期的研究顯示,濕疹的嚴重程度可適量改善達68%
甲氨蝶呤

(Methotrexate)

  • 免疫抑制作用較小,但抗炎作用則較強
  • 一項開放式研究顯示,經過24個星期的治療後,濕疹的平均嚴重程度改善了52%
口服潑尼松龍

(Prednisolone)

  • 全身性類固醇的一種
  • 對治療嚴重濕疹作用有限
  • 更常用於急性發作的短期治療

 

使用免疫抑制劑的理想做法,是令免疫系統受到持續抑制的同時,將副作用減至最低。在使用免疫抑制劑期間,患者可能需要接受定期的血液檢查,讓醫生了解藥物對患者是否有效、有否嚴重的副作用,以及患者的病情是否得到有效的控制。2,41

 

在服用免疫抑制劑期間,患者可能會出現以下副作用:2,41

 

  1. 嚴重感染
  • 這是一個十分常見和預期影響,因為免疫抑制劑會削弱患者的免疫系統,使其抵抗感染的能力下降
  • 為了減少感染風險,患者應該經常洗手、多休息和多喝水,亦應盡量留在室內地方,遠離人群,便可以減少被感染傳播的機會
  • 此外,患者亦應接種疫苗,例如每年接種流感疫苗

 

  1. 增加患癌風險
  • 在服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中,尤以與皮膚和血液相關的癌症較常見
  • 因此,醫生通常會為患者安排定期的皮膚檢查
  • 醫生也可能會推薦患者參與一些癌症篩查項目,如糞便潛血檢查 (Fecal occult blood test)、乳房X光檢查 (Mammograhpy) 和子宮頸塗片檢查 (Papanicolaou test)

 

  1. 抑制骨髓
  • 這是大多數免疫抑制劑均會引致的一種十分常見的劑量限制性毒性 (Dose-limiting toxicity)
  • 因此,醫生會定期監測患者的血球細胞數量。如果患者的某些血球細胞大幅下降,醫生很可能會暫停患者的治療

 

  1. 增加心血管病風險
  • 雖然這可能與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本身所引致的發炎狀態有關,但亦有機會是因為某些免疫抑制劑(如Cyclosporine和類固醇)造成的高血脂和高血糖等副作用所引致
  • 為了降低這些風險,醫生會定期監測患者的血壓、體重、血脂和血糖水平,患者也應戒掉吸煙

 

  1. 骨骼變得脆弱,且有骨折風險
  • 這與使用類固醇藥物有關
  • 類固醇會減少骨骼的形成和增加骨骼的再吸收,令骨質密度降低。如果類固醇的治療時間超過3個月,醫生可能會監測患者的骨質密度水平,並可能會為患者處方一些保護骨骼的藥物,例如鈣、維他命D和雙膦酸鹽類藥物
  • 患者亦可建立積極的生活方式,定期進行負重運動來強化骨骼

 

部分患者可能不適合接受免疫抑制劑,例如:2,41

  • 對任何免疫抑制劑產生過敏
  • 有帶狀皰疹或水痘病史
  • 患有腎臟或肝臟疾病
  • 懷孕或進行母乳餵哺

 

2. 標靶類生物製劑 (Targeted biologic therapies)

度匹魯單抗 (Dupilumab) 是其中一種治療濕疹的生物製劑,獲准用於治療控制不足的中度至嚴重、且年齡為12歲或以上的濕疹患者。Dupilumab是一種單株抗體 (Monoclonal antibody),可以透過阻斷兩種導致濕疹的化學物質(即IL-4和IL-13)與受體結合,從而減輕炎症的嚴重程度,緩解濕疹的症狀。此生物制劑為一種注射劑,需要經皮下注射,每2星期注射1次。與類固醇不同,它可用作長期的治療。2,42-44

Dupilumab治療濕疹的效果十分良好。根據2項三期的臨床試驗,與安慰劑相比,Dupilumab可有效改善濕疹的症狀如痕癢、焦慮和抑鬱,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質素。45

 

使用Dupilumab的一些常見副作用包括:45

  • 注射部位反應
  • 結膜炎
  • 眼睛乾澀
  • 頭痛

 

由於結膜炎是Dupilumab的一種常見副作用,以下為一些針對這種副作用的處理方法:45

  • 使用滋潤眼藥水
  • 醫生可能會針對這種情況處方其他藥物,如外用類固醇眼藥水
  • 如果患者的結膜炎非常嚴重,或需轉介至眼科專科醫生,作進一步治理

 

懷孕或進行母乳餵哺的女性,可能不適合使用Dupilumab。如這類患者有必要使用Dupilumab,請務必先徵詢醫生意見。45

 

3. 光照治療 (Phototherapy)

除了藥物治療外,當外用藥物不能有效控制患者的濕疹,或受濕疹影響的面積過大時,患者可以進行光照治療。光照治療利用紫外線 (UV) 來減輕中度至嚴重濕疹的皮膚發炎症狀,只要定期進行光照治療,例如每星期2-3次,患者的皮膚狀況會在幾星期內逐漸得以改善,其痕癢感亦會有所減少。2,46,47

 

光照治療可能會導致一些副作用,例如:2,46,47

  • 曬傷和皮膚疼痛
  • 皮膚過早老化
  • 紫外光所致的白內障

 

以下是進行光照治療前的一些準備小貼士:48

  1. 保護患者的雙眼
  • 戴上專門為光照治療而設、能有效阻擋紫外線的眼鏡
  1. 保護患者的皮膚
  • 在治療過程中,患者應該妥善保護好皮膚,以免受陽光光線傷害。為免遭陽光灼傷,患者可以使用SPF30以上的防曬霜
  1. 按時進行所有療程
  • 患者應嚴格遵從治療方案,出席所有醫生為患者安排的療程。略過或錯過療程會阻礙患者的復原進度
  1. 按情況相應調整治療劑量
  • 如果患者需要略過至少1個星期的療程,患者可能需要減少下一次光照治療的劑量或時間。患者應該諮詢醫生,以了解如何安全地重新開展療程
  • 此外,患者亦可參考下表:
略過療程的長度 建議作出的調整
1個星期或以下 保持同樣的劑量或時間
1至2個星期 減少25%的劑量或時間
2至3個星期 減少50%的劑量或時間
4個星期或更多 使用起始劑量或時間

 

參考資料:

  1. Langan SM et al. Atopic dermatitis. Lancet. 2020;396(10247):345-360.
  2. Maliyar K et al.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topic dermatitis: a review. Adv Skin Wound Care. 2018;31(12):538-550.
  3. Katoh N et al. Japanese guidelines for atopic dermatitis 2020. Allergol Int. 2020;69(3):356-369.
  4. Wong IT et al.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opic dermatitis (eczema) for pharmacists. Can Pharm J (Ott). 2017; 150(5): 285–297.
  5. Bae BG et al. Progressive muscle relaxation therapy for atopic dermatitis: objective assessment of efficacy. Acta Derm Venereol. 2012;92(1):57-61.
  6. Schut C. Psycho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stress management in patients with atopic dermatiti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Acta Derm Venereol. 2013;93(1):57-62.
  7. Melin L et al. Behavioural treatment of scratching in patients with atopic dermatitis. Br J Dermatol. 1986;115(4):467-474.
  8. Bass AM et al. Interventions to increase treatment adherence in pediatric atopic dermat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J Clin Med. 2015; 4(2): 231–242.
  9. Academia Española de Dermatología y Venerología. 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in dermatology. Available at: https://www.actasdermo.org/en-motivational-interviewing-in-dermatology-articulo-resumen-S1578219016301706. Accessed July 6, 2021.
  10. Lindh JD et al. Clinical effectiveness of moisturizers in atopic dermatitis and related disorders: a systematic review. Am J Clin Dermatol. 2015;16(5):341-359.
  11. WebMD. Who should not take DERMAVANTAGE? Available at: https://www.webmd.com/drugs/2/drug-3015/skin-moisturizing-topical/details/list-contraindications. Accessed July 6, 2021.
  12. Chiang C et al.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combination bathing and moisturizing regimens on skin hydration in atopic dermatitis. Pediatr Dermatol. 2009;26(3):273-278.
  13. Drug Office, Department of Health. Topical corticosteroids. Available at: https://www.drugoffice.gov.hk/eps/do/en/consumer/news_informations/dm_14.html. Accessed July 6, 2021.
  14. Leung T et al. Clinical guidelines on management of atopic dermatitis in children. HK J Paediatr (new series). 2013;18:96-104.
  15. Atherton DJ. Topical steroids in atopic dermatitis. BMJ. 2003; 327(7421): 942–943.
  16. Patient Info. Topical steroids for eczema. Available at: https://patient.info/skin-conditions/atopic-eczema/topical-steroids-for-eczema. Accessed July 6, 2021.
  17.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ssociation. Eczema treatment: topical calcineurin inhibitors (TCIs) for children. Available at: https://www.aad.org/public/diseases/eczema/childhood/treating/topical-calcineurin-inhibitors. Accessed July 6, 2021.
  18. National Eczema Association. Prescription topicals. Available at: https://nationaleczema.org/eczema/treatment/topicals. Accessed July 6, 2021.
  19. National Eczema Society. Topical calcineurin inhibitors (TCIs). Available at: https://eczema.org/information-and-advice/treatments-for-eczema/topical-calcineurin-inhibitors. Accessed July 6, 2021.
  20. El-Batawy MM et al. Topical calcineurin inhibitors in atopic dermat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Dermatol Sci. 2009;54(2):76-87.
  21. WebMD. Who should not take TACROLIMUS? Available at: https://www.webmd.com/drugs/2/drug-20330/tacrolimus-topical/details/list-contraindications. Accessed July 6, 2021.
  22. WebMD. Who should not take PIMECROLIMUS? Available at: https://www.webmd.com/drugs/2/drug-22364/pimecrolimus-topical/details/list-contraindications. Accessed July 6, 2021.
  23. MERCK MANUAL Professional Version. Cephalosporins. Available at:  https://www.merckmanuals.com/professional/infectious-diseases/bacteria-and-antibacterial-drugs/cephalosporins. Accessed July 6, 2021.
  24. Merck. Antibiotics. Available at: https://www.sigmaaldrich.com/HK/en/products/chemistry-and-biochemicals/biochemicals/antibiotics. Accessed July 6, 2021.
  25. Hoare C et al. Systematic review of treatments for atopic eczema. Southampton (UK): NIHR Journals Library; 2000 Dec.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No. 04.37.) Chapter 6, Antimicrobial and antiseptic agents. Available from: https://www.ncbi.nlm.nih.gov/books/NBK260238.
  26. WebMD. Side effects by likelihood and severity. Available at: https://www.webmd.com/drugs/2/drug-61253/antibiotic-cream-topical/details/list-sideeffects. Accessed July 6, 2021.
  27. National Health Service, United Kingdom. Antibiotics – Side effects. Available at: https://www.nhs.uk/conditions/antibiotics/side-effects. Accessed July 6, 2021.
  28. WebMD. Who should not take TRIPLE ANTIBIOTIC PLUS? Available at: https://www.webmd.com/drugs/2/drug-4376/antibiotic-topical/details/list-contraindications. Accessed July 6, 2021.
  29. Sauders 2002: Electronic nursing drug cards. Antibiotics. Available at: http://www3.us.elsevierhealth.com/simon/saunderscards/webdemo/Classifi.pdf. Accessed July 6, 2021.
  30. Healio. Antihistamines for the common cold: Where’s the evidence? Available at: https://www.healio.com/news/pediatrics/20190916/antihistamines-for-the-common-cold-wheres-the-evidence. Accessed July 6, 2021.
  31. National Health Servce, United Kingdom. Antihistamines. Available at: https://www.nhs.uk/conditions/antihistamines. Accessed July 6, 2021.
  32. Hur MS et al. Synergistic Effect of H1-Antihistamines on topical steroids for pruritus in atopic dermat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nn Dermatol. 2019;31(4):420-425.
  33. WebMD. Treatment when your eczema gets worse. Available at: https://www.webmd.com/skin-problems-and-treatments/eczema/qa/how-do-antihistamines-help-with-severe-eczema. Accessed July 6, 2021.
  34. European Medicines Agency. Staquis. Available at: https://www.ema.europa.eu/en/medicines/human/EPAR/staquis. Accessed July 6, 2021.
  35. Benavente Villegas FC et al. Apremilast in severe atopic dermatitis: our experience. Med Cutan Ibero Lat Am. 2019;46(3):176-179.
  36. Yang H et al. Application of topical phosphodiesterase 4 inhibitors in mild to moderate atopic dermat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AMA Dermatol. 2019;155(5):585-593.
  37. Pediatric News, MDedge. Adverse effects low in long-term crisaborole eczema study. Published October 18, 2017. Available at: https://www.mdedge.com/pediatrics/article/149759/atopic-dermatitis/adverse-effects-low-long-term-crisaborole-eczema-study?sso=true. Accessed July 6, 2021.
  38. Prescribers’ Digital Reference. Crisaborole – Drug Summary. Available at: https://www.pdr.net/drug-summary/Eucrisa-crisaborole-24029. Accessed July 6, 2021.
  39. Healthline. About immunosuppressant drugs. Available at: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immunosuppressant-drugs. Accessed July 6, 2021.
  40. Hsu DC, Katelaris CH. Long-term management of patients taking immunosuppressive drugs. Aust Prescr. 2009;32:68-71.
  41. Akhavan A et al. Atopic dermatitis: systemic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Semin Cutan Med Surg. 2008;27(2):151-155.
  42. National Eczema Association. Prescription injectables. Available at: https://nationaleczema.org/eczema/treatment/injectibles. Accessed July 6, 2021.
  43. DermNet NZ. Dupilumab. Available at: https://dermnetnz.org/topics/dupilumab. Accessed July 6, 2021.
  44. National Eczema Society. What is dupilumab? Available at: https://eczema.org/information-and-advice/treatments-for-eczema/dupilumab. Accessed July 6, 2021.
  45. Simpson EL et al. Two phase 3 trials of dupilumab versus placebo in atopic dermatitis. N Engl J Med. 2016;375(24):2335-2348.
  46. National Eczema Society. What is phototherapy? Available at: https://eczema.org/information-and-advice/treatments-for-eczema/phototherapy. Accessed July 6, 2021.
  47. National Eczema Association. Prescription phototherapy. Available at: https://nationaleczema.org/eczema/treatment/phototherapy. Accessed July 6, 2021.
  48. Daavlin. 5 Tips for beginning phototherapy. Available at: https://www.daavlininternational.com/5-tips-for-beginning-phototherapy. Accessed July 6, 2021.

復康

雖然濕疹目前難以根治,但患者可以避免接觸以下的潛在誘發因素,以減少濕疹的復發:1

  • 刺激性物質(例如羊毛、人造纖維、肥皂、香水、化妝品、灰塵、氯氣或香煙等)
  • 健康狀況(如感冒、細菌感染、過敏反應、荷爾蒙變化等)
  • 活動和環境(如長期接觸水分、極端溫度、乾燥和多塵的空氣等)
  • 壓力

此外,以下為一些額外的護理小貼士,讓患者更容易控制好濕疹: 2,3

衣服

  • 穿著能有效吸汗的衣服,如棉質衣服,令患者身體保持乾爽
  • 避免皮膚直接接觸絨褸或羊毛衣
  • 洗衣過程中,避免使用過量的洗衣清潔劑,洗衣完畢後亦要徹底將洗衣劑沖洗乾淨

飲食

  • 避免食用對患者造成過敏的食物和飲料
  • 營養均衡,保持身體的免疫力

家居環境

  • 時常保持家中無塵及乾淨
  • 避免放置地毯、毛茸茸的玩具或軟墊沙發
  • 避免接觸污染物和灰塵
  • 保持環境乾爽,減少出汗

戶外活動

  • 避免在猛烈的陽光下過度運動,以免大汗淋漓
  • 時常帶備毛巾以抹乾汗水
  • 運動後立即保持身體潔淨

心理健康

  • 家長應向孩子灌輸濕疹並不會傳染的訊息,鼓勵他們如常參與社交活動
  • 家長和老師應教導其他同學有關濕疹的知識,讓他們更願意接納濕疹患者
  • 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態,避免不必要的緊張和焦慮

參考資料:

  1. WebMD. Eczema causes. Available at: https://www.webmd.com/skin-problems-and-treatments/eczema/eczema-causes. Accessed July 6, 2021.
  2. Healthline. How long do eczema flare-ups last? Available at: https://www.healthline.com/health/how-long-does-eczema-last#can-eczema-go-away. Accessed July 6, 2021.
  3. Student Health Service, Department of Health. Eczema. Available at: https://www.studenthealth.gov.hk/english/resources/resources_bl/files/lf_eczema.pdf. Accessed July 6, 2021.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