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醫D

問醫D:念珠菌陰道炎難「斷尾」、陰道灌洗真的有用嗎?解構常見陰道疾病

婦產科專科醫生
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家計會)執行總監

2023/10/03

陰道炎相信是困擾不少女性的問題,特別是念珠菌性陰道炎更會不時復發,難道真的沒有「斷尾」的可能?另外,不少女性都會使用灌洗液清潔陰道,到底這是否必要?Healthies健康人很榮幸能邀請到婦產科專科醫生、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執行總監林慧翔醫生接受訪問,解答大家對於陰道疾病的各種疑慮,以助大家學會保護陰道健康,遠離女性私密困擾!

問:常見的陰道疾病有哪些?可以透過陰道分泌物的顏色分辨?

答:常見的陰道疾病主要為陰道炎,常見由念珠菌引起:1

念珠菌陰道炎:念珠菌是正常陰道菌群的一部分,在身體健康的情況下會受到抑制。但當菌群失衡時,如懷孕、患有糖尿病、免疫力降低、服用抗生素、 長期使用類固醇等,會令念珠菌過度生長,可能會導致炎症,症狀包括外陰瘙癢、灼熱感和紅腫、流出白色呈乳酪或豆腐渣狀分泌物。

女性陰道內有一種叫做「白帶」的分泌物,呈透明或乳白色。白帶是由陰道黏膜、子宮頸腺體和子宮內膜的分泌物混合而成,有抗菌、保護和清潔陰道的作用。正常的白帶應該是透明、稍有粘性和沒有異味,分泌量也會受月經週期和性興奮刺激的影響而有所變化。但若果白帶的流量突然增加、變為黃綠色、帶有異味或帶血,便應盡快就醫。除了陰道不正常分泌,亦可能有外陰瘙癢或疼痛紅腫、以及小便時有灼痛感覺,不可掉以輕心。 1,2

問:陰道炎可以有多嚴重?

答:某些陰道炎,由傳染性性病引起,可以通過性接觸傳播,將疾病傳染給伴侶。若未能及時治療或控制,可能會導致上生殖道感染,引起盆腔炎等併發症。如未有及時尋求治理,盆腔炎可引致輸卵管堵塞或黏連,影響生育能力,增加宮外孕風險。

滴蟲陰道炎:感染陰道滴蟲是其中一種常見由性病引起的陰道炎。滴蟲是一種單細胞原蟲,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潛伏期為四至二十天不等。症狀包括陰道瘙癢、異味和流出黃綠色分泌物。3

 

問:所有陰道炎都與性接觸有關?

答:並非全部陰道炎都經由性接觸傳播,荷爾蒙變化、個人衛生習慣等因素也可能會引起陰道炎,例如常見於更年期婦女的萎縮性陰道炎(Atrophic vaginitis ),是由於停經後雌激素大幅降低,導致陰道組織變薄和失去彈性,從而引起陰道炎症及分泌物減少的情況。4

問:治療方案分為哪幾類?

答:醫生會根據陰道炎的性質和嚴重程度而決定治療方案:1-5

抗真菌藥物治療:常用於治療念珠菌陰道炎,藥物種類包括陰道塞劑、外用藥膏和口服藥物。

抗生素治療:常用於治療細菌性陰道疾病,醫生會根據細菌的類型而處方相應的抗生素。

性傳染病治療:性病可以由細菌、病毒或寄生蟲所致,醫生會根據致病的成因作出處方。患者的性伴侶亦應接受檢查和治療,以免反覆傳染。

荷爾蒙補充劑萎縮性陰道炎不帶傳染性,醫生會因應患者的需要,建議使用潤滑劑、或處方荷爾蒙補充劑。

 

問:陰道炎的高危一族?

答:陰道炎可以影響任何女性,但以下高危人士會更容易患病:3

孕婦:懷孕期間的荷爾蒙和免疫系統變化,會令孕婦較容易患上念珠菌陰道炎等陰道疾病。

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為細菌和念珠菌提供理想的生長環境,令患者更容易受陰道感染。控制血糖水平、定期監測、使用抗真菌藥物等都有助管理病情。

多於一名性伴侶:由於部分陰道疾病會通過性接觸傳播,擁有多於一名性伴侶受感染的風險亦會增加。

問:如何預防陰道疾病或復發?

答:預防陰道疾病的關鍵是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和生活方式,包括:2-4

  1. 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每天使用溫水清洗外陰部,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清潔劑。
  2. 避免陰道灌洗:陰道有自我清潔能力,毋需使用清潔劑灌洗內部。過度清洗反而會破壞陰道的酸鹼平衡,增加感染風險。
  3. 使用適當的衛生產品:選擇無香料、無染料的衛生巾,避免穿著過於緊身的褲及內褲,以保持陰道乾爽和通風,減少病菌滋生的機會。
  4. 避免性傳播感染:採取安全性行為、使用安全套、保持專一的性關係、及需要時定期接受性病檢查,以減少性傳播感染的風險。
  5. 性行為:在性交前先清洗乾淨性器官,在性交後應排清尿液,減少感染的機會。

迷思1:念珠菌陰道炎不能「斷尾」?

答:念珠菌陰道炎並非不能「斷尾」,但是非常容易復發。正常情況下,健康陰道内的菌群會保持平衡的狀態,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生長,保護陰道免受感染。當陰道菌群失衡,念珠菌陰道炎便可能復發。而誘發念珠菌感染的因素,包括懷孕、使用抗生素、糖尿病、免疫系統疾病等。因此,避免使用過量或不必要的抗生素,以及維持良好的個人衛生都有助減少復發的風險。

迷思2:陰道不適但又不敢求醫,應該透過什麼渠道去尋求協助?

答:如果懷疑自己患上陰道炎,應儘早尋求醫生的診斷和治療。家計會轄下的「婦女健康服務」能夠為有需要的婦女提供初步診斷、檢查和治療,並在有需要時安排轉介服務和跟進。

問:可以分享一個難忘的病例?

答:曾經有一位患者的陰道經常流出分泌物及感到痕癢,她以為是衛生方面的問題,故以陰道灌洗液清潔陰道和用熱水來舒緩外陰皮膚痕癢,以為可以緩解症狀。但這樣做只會破壞陰道內的生態平衡,令情況進一步惡化,熱水更會刺激皮膚,導致陰部發紅和腫脹。所以,若婦女懷疑自己患上陰道疾病,都應該及早求醫,用錯方法只會適得其反。

問:如果要跟陰道炎的婦女患者說一些提點說話,你會說什麼?

答:就算陰道沒有不適,每位婦女都應該定期接受檢查,幫助發現潛在的婦女疾病,例如陰道炎、性病感染、子宮頸癌等,及早接受治療可提高治癒率。此外,如廁後使用紙巾抹乾陰部時,應從外陰前方抹拭到後方,以免將細菌從肛門帶入陰道,減少感染的風險。

問:孕婦會染上陰道疾病嗎?如何篩查或治療?

答:懷孕期間的荷爾蒙變化,會增加孕婦患上念珠菌陰道炎的風險,患者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對胎兒沒有影響的抗真菌陰道藥物治療,故毋需太過擔心。較需要注意的是乙型鏈球菌,在妊娠後期,孕婦有可能將乙型鏈球菌傳給嬰兒,並導致肺部感染、血液感染和腦膜炎等情況。因此,醫生會在孕婦懷孕約35-37周進行乙型鏈球菌拭子普及篩查。若測試呈陽性,會建議在分娩時接受抗生素靜脈注射,以降低新生兒早發性的乙型鏈球菌感染。6,7

 

以上內容僅供學術分享或參考之用,並不代表其他醫生及醫護專業人員的意見。有關您的個人健康或治療情況,請向您的醫護人員查詢。

參考資料

  1. 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常見的陰道疾病。Available at: https://www.famplan.org.hk/zh/health-info/common-gynaecological-diseases/common-genital-tract-diseases. Accessed 1 September 2023.
  2. 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念珠菌陰道炎。Available at: https://www.fhs.gov.hk/tc_chi/health_info/woman/14808.html. Accessed 26 September 2023.
  3. 衞生署家庭健康服務。陰道炎。Available at:https://www.fhs.gov.hk/tc_chi/health_info/woman/12124.html. Accessed 26 September 2023.
  4. Hong Kong Centre for Health Protection. Vaginal Infection. Available at: https://www.chp.gov.hk/en/healthtopics/content/24/1610.html. Accessed 3 September 2023.
  5. Mayo Clinic. Vaginal atrophy. Available at: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vaginal-atrophy/symptoms-causes/syc-20352288#. Accessed 3 September 2023.
  6. Martin, D. H., et al. The Microbiota of the Vagina and Its Influence on Women’s Health and Disease. Am J Med Sci. 2012 Jan; 343(1): 2–9.
  7. Institute for Global Health Sciences. The use and abuse of antibiotics. Available at: https://globalhealthsciences.ucsf.edu/news/use-and-abuse-antibiotics. Accessed 3 September 2023.
  8. Department of Health. Prevention of Neonatal Group B Streptococcus Infection. Available at: https://www.fhs.gov.hk/english/health_info/woman/478.html. Accessed 3 September 2023.
  9. Ma TWL, Chan V, So CH, Hui ASY, Lee CN, Hui APW, So PL, Kong CW, Fung B, Leung KY. Prevention of early onset group B streptococcal disease by universal antenatal culture-based screening in all public hospitals in Hong Kong. J Matern Fetal Neonatal Med. 2018 Apr;31(7):881-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