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成癮

問醫D

問醫D:遊戲成癮—數碼時代的隱形困境

Healthies 醫者說_陳啟泰醫生_精神科

精神科專科醫生

2024/08/14

在現今數碼時代,網絡、電子遊戲已經成為許多人生活的一部分。不少人在空閒時會上網或打機來放鬆,但如果過度沉迷到無法自控,機不離手,甚至對日常生活、工作和人際關係造成負面影響,就可能屬於遊戲成癮(Gaming disorder)。Healthies健康人很榮幸能邀請到精神科專科醫生—陳啟泰醫生為我們深入講解遊戲成癮的症狀、成因及影響等,一起探討這個數碼時代的現象。

問:遊戲成癮的定義和症

答:2018年,在《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統計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11th Revision,  ICD-11),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將遊戲成癮(Gaming disorder)納入精神疾病的一種,症狀包括無法控制地玩遊戲、生活以遊戲優先、即使出現負面影響仍持續增加玩遊戲的時間,且症狀持續至少12個月。1

 

美國精神醫學學會在《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中,將遊戲成癮列為「尚要進一步研究和經驗的情況」,並提供了一些診斷標準,包括:2

  1. 沉迷入神
  2. 戒斷症狀
  3. 耐受症狀
  4. 無法控制
  5. 喪失興趣
  6. 知道危害仍難以停止
  7. 撒謊
  8. 緩解負性情緒
  9. 危害到工作、學習和人際關係
  10. 構成困擾/影響功能

 

問:本港遊戲成癮的患病率是否有上升或年輕化的趨勢?

答:不同研究顯示,本港網絡成癮的患病率約為10-27%,而遊戲成癮的患病率則約為13%,具體數字視乎不同研究群組和準則。而本港的學童網絡遊戲成癮研究則顯示,有 11.8%受訪者存在網絡遊戲成癮問題。3 這些研究通常針對年輕人,因此實際數據還有待更多的觀察和分析,才能評估是否有年輕化的趨勢。

 

問:遊戲成癮的成因是什麼?與精神健康問題存在相互關聯?

答:遊戲成癮的成因包括情緒問題(如焦慮、抑鬱、社交焦慮)、神經系統發展問題、壓力、性格、專注力失調等因素,亦有些人依賴遊戲來逃避現實。此外,新冠疫情令網課普及,長時間留在家中亦令青少年更容易沉迷打機,限制了大腦在青春期必需的發展,到回歸現實後便延伸出社交、家庭、人際等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情緒問題可導致遊戲成癮,但反過來,遊戲成癮患者因為過度沉迷打機而出現焦慮、抑鬱等情緒問題,故兩者存在相互關聯,也有不同的因果關係。例如,抑鬱病患者會利用網絡遊戲去擺脫孤獨感和脫離社會環境,有時當他們未能從遊戲中獲勝時,反而會加劇抑鬱症狀。4

 

問:青少年和成年人遊戲成癮的風險是否不同?

答:青少年是數碼原住民,從小便接觸虛擬世界,擁有現實和虛擬的雙重身分,兩者之間界線因此容易模糊。他們神經系統中的獎勵迴路亦會受影響, 亦可能認為玩網絡遊戲可以逃避現實的痛苦,便會沉迷下去。5-6 而成年人則屬於數碼新移民,可因社交困難、情緒壓力等其他風險因素而對遊戲上癮,惟相關論點還需要更多科學研究支持。

 

問:如何區分正常的遊戲愛好者和遊戲成癮患者

答:「失控」為最重要區分的因素,例如一個人一直打機,但被勸導後會願意並能夠持續停止,便屬於可控制的情況。相反,若明知沉迷遊戲有問題,卻依然不能自控,一旦無法打機便會心情低落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則屬於失控。然而,確實的診斷需要根據個人的情況而決定。

 

問:遊戲成癮會對患者生理、心理、社交、學業或工作造成什麼影響?

答:生理上,會容易引起頭痛、眼疾、頸椎、手指和手腕等肌肉骨骼的痛症,甚至導致肥胖。心理上,遊戲成癮與焦慮、抑鬱、失眠等有相互影響。社交上,因為患者習慣在虛擬世界與人交流,會影響他們在現實中的社交生活。同時,遊戲成癮可引致日夜顛倒,影響患者的專注力,讓他們難以集中在工作或學業上。7

 

問:AI的普及對遊戲成癮有什麼影響?

答:人工智能(AI)會分析並處理大數據,而其製成品的像真度很高,複雜及細緻程度甚至能超越人類,讓人更容易混淆遊戲中虛擬與現實的區別,或藉此逃避現實,對遊戲成癮有一定的影響。

 

問:接受治療後遊戲成癮會容易復發嗎?有什麼生活建議給患者?

答:醫生需要了解患者遊戲成癮的根本原因,再從根源處理。但如果是因壓力等而難以馬上解決的原因,即使一時三刻制止到他們,亦會容易復發,要學習管理壓力。生活上,患者可嘗試「數碼斷食」(Digital Fasting),放下手機,回到現實世界與人交流,並培養其他興趣,例如運動、聽歌、玩樂器、畫畫等,讓他們在現實世界也能找到快樂。家長教育也相當重要,他們需要以身作則,和孩子保持溝通,增加彼此的數碼素養,與人及實體世界聯繫,教他們學會處理現實的問題,不要逃避。亦需要教師、醫生、社工等各方面通力合作,一起幫助患者戒除遊戲成癮。

參考資料:

  1. Gaming disorder.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vailable at: https://www.who.int/standards/classifications/frequently-asked-questions/gaming-disorder#:~:text=Gaming%20disorder%20is%20defined%20in,the%20extent%20that%20gaming%20takes. Accessed 29 July 2024.
  2. Internet Gaming.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Available at: https://www.psychiatry.org/patients-families/internet-gaming#:~:text=The%20DSM%2D5%2DTR%20notes,of%20social%20media%20or%20smartphones. Accessed 29 July 2024.
  3. 香港學童網絡遊戲成癮研究. Available at: ​​https://www.hkfws.org.hk/assets/files/reserch_reports/survey-report_20240206.pdf. Accessed 29 July 2024.
  4.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epression with online game addiction among adolescents: Systematic review. JOURNAL OF PSYCHIATRIC NURSING. Available at: https://jag.journalagent.com/phd/pdfs/PHD_15_1_93_102.pdf. Accessed 29 July 2024.
  5. Chan KT. Emergence of the ‘Digitalized Self’ in the Age of Digitalization,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Reports, Volume 6,2022,100191, ISSN 2451-9588
  6. Raiha S, Yang G, Wang L, Dai W, Wu H, Meng G, Zhong B, Liu X. Altered Reward Processing System in Internet Gaming Disorder. Front Psychiatry. 2020 Dec 4;11:599141.
  7. Cleveland Clinic. Video Game Addiction. Available at: https://my.clevelandclinic.org/health/diseases/23124-video-game-addiction. Accessed 29 July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