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教室
目睹意外可致創傷後遺症!了解PTSD的成因、症狀及處理方法
2022/08/02
近日在本港演唱會發生的嚴重事故,令許多目睹事發經過或觀看過相關影片的市民都感到傷心難過,甚至心理受到嚴重影響。如果持續出現情緒低落、失眠等症狀,便可能是患上創傷後遺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先兆,需要正視問題和尋求支援,以免進一步演變成焦慮症、抑鬱症等精神疾病。
什麼是創傷後遺症?
創傷後遺症,又稱創傷後壓力症,是指一個人遭遇了一段創傷經歷後,出現持續不斷的焦慮感,甚至影響日常生活的精神疾病。創傷性事件可以是親身經歷或在場目睹事發經過,包括嚴重意外、失去親朋戚友、戰爭、曾受過暴力襲擊等等。1
創傷後遺症的高危因素
大部分人都能在遭遇慘痛經歷後的一段時間,慢慢開始接受事實,並恢復正常生活。但也有部分人的壓力情緒會持續下去,繼而形成創傷後遺症。
以下是一些創傷後遺症的風險因素:1
- 有精神病的病史
- 有藥物濫用紀錄
- 皮質醇(一種有助應對壓力的荷爾蒙)水平偏低
- 事件發生過於突然
- 事件令患者身體受創
- 創傷事件後支援不足
創傷後遺症的症狀
創傷後遺症的患者可能出現不同的症狀,並可以於事件發生後立即、數星期或數個月後出現。創傷後遺症的主要症狀包括:1
1. 反覆憶起事件
患者會不由自主地透過日間的回閃或夢魘憶起創傷事件,令患者覺得事件再次重演,一直無法自我抽離。
2. 迴避心態
患者會故意逃避令自己憶起創傷的事情,例如曾經遭遇過嚴重交通意外的患者,不願意再乘搭或駕駛交通工具。
3. 變得麻木
為了掩飾悲傷的情緒,患者會表現麻木,拒絕與其他人溝通,變得難以相處。
4. 負面情緒
患者會對創傷事件的相關事物抱持負面情緒,例如:變得易怒、出現破壞性行為等,甚至出現濫藥、過量飲酒、抑鬱等表現。
5. 焦慮症狀
患者會長期處於戒備的狀態,甚至出現焦慮症狀,包括腹瀉、心跳加速、頭痛、難以入睡等等。
創傷後遺症的處理方式1
1. 自救方法
- 避免翻看相關片段
- 不要改變生活模式
- 與身邊可信任的人傾訴
- 進行減壓運動,例如跑步、游泳和瑜伽等
- 尋求專業醫護人員的支援
2. 心理治療
- 學習以不同角度去看待創傷事件
- 通過「認知行為治療」來重拾安全感,學會控制情緒,不再逃避
- 以「眼動減敏重整療法」(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EMDR)來治療回閃現象
- 「小組治療」會安排有相似創傷經歷的人作分享,令患者更願意敞開心扉
3. 藥物治療
- 服用血清素調節劑能減低創傷後遺症的症狀,但需由醫生處方
參考資料
- 青山醫院精神健康教育。創傷後遺症。Available at: https://www3.ha.org.hk/cph/imh/docs/r1_17_tc.pdf. Accessed 2 August 2022.
熱門文章
2024/03/28
2024/04/18
2024/04/15
2024/04/12
2024/04/12